法國讀書--課程篇--土魯斯第三大學(University of Paul Sabtier)


學期進入尾聲,正好跟從布吉納法索來的同學一起抱怨碩士課程抱怨得很開心。無非就是嫌哪個老師教得很爛,或是課表排的很爛之類的。碎嘴完之後,我們在捷運站道別,獨自回家的路上,我在想會不會其實老師們也沒有甚麼選擇,畢竟現實條件是如此嚴峻。如果我是老師,我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教學嗎?

一門課,只有十個小時,分成五次教學,再外加一小時的考試時間,雖說對象是碩士二年級的學生,已經是有一定的程度,但是十個小時到底可以教甚麼呢?

地轉平衡流動力學、雲物理學、大氣化學、衛星遙測、程式技巧、大氣邊界層、大氣輻射學、海洋物理化學、海洋生地化循環、動力氣象學、海洋動力學、氣膠影響、大陸地表這些等等極度專業的學科,都要在十小時之內教完,而且只能用一個小時評鑑學生。如果我是老師,我應該也會很無奈,畢竟對象是碩士的學生,該教給學生的東西不可漏缺,十個小時最多教完三章的內容就很緊繃了,但是我們的老師至少都教了五章以上的範圍。難怪有人說歐洲的學生課後閱讀很多,不過我的碩士課程在法國也算是很奇葩的了!舉雲物理學來說,其實跟台大大氣系的雲物理學很像,但是又加上了很多在台大天氣學才會教的內容,但是在台大雲物理跟天氣學是花三個學期才上完的課,這邊十小時要講雲滴、雨滴、冰晶形成過程、雲的分類、颮線與超級胞、龍捲風、溫帶跟熱帶氣旋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
而就連考試對老師而言也是一種挑戰,一個小時的筆試到底可以測驗出學生的甚麼程度呢?一般而言,兩個小時才有辦法讓學生思考作答,一個小時除非學生能對課程內容像教授一樣熟,看到題目馬上作答,不然就只能等著被電到體無完膚了。不過這邊的教授倒是想出了除了傳統筆試考試方式:一種是考試前一周發給學生一篇期刊論文,考試當天學生在一個小時之內回答與論文有關的問題,或是重點整理論文的重點,這樣的考試方式至少可以確定學生會去看論文,從論文中學習,但是卻有點像是科學閱讀測驗,畢竟論文中太難的部分已經超出學生可以吸收的範圍,老師自然不會考,所以就變成只要有基本物理或化學概念的學生都可以回答的問題;相對的學生對課程實際內容的掌握就會大幅降低,換句話說,即使五堂課都翹掉,有讀論文一樣還是可以作答。

另外一種考試是口頭發表,也是教授發給學生論文,然後學生負責報告該論文的內容,誠如前述,此種考試方式測驗的將會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跟歸納統整能力,相對的科學知識的要求大幅下降,畢竟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將會是論文的內容,課程的內容相對地變成輔助讀論文的參考資料,有時候可能完全無幫助。不過口頭發表的考試,老師都會要求另外繳交論文的摘要。結果就是學生有沒有辦法進行科學式的論文是重點:陳述科學問題癥結、概念化研究方法,摘要結果,最後歸納結論,至於學生有沒有辦法進行方程式的運算將不會是重點。當然口頭發表的考試方式,考試時間將會擴張成三個小時以便讓每組組員的可以上台。

至於最大的挑戰可能是課程安排吧!試想在十八周的課程中,要如何分配五次上課與一次考試,結果便是學生的課表每天都不一樣,而且同一門課程亦不是連續五周上課,可能是期初上一次,期中連續上四次,或是可能同一周上兩次課,結果直至期末才考試。當然課程安排是學校秘書處的事,但是適應這種學期表卻是學生跟教授的事,於是如果教授或是學生對課程表不滿意就可以提出更改要求,不過教授提出的通常會通過,至於學生要提出必須全班先同意,這樣的先決條件會成立,幾乎只會發生在早八的考試

於是我的學期表會出現這周五天每天都八節課,下周整周卻只有兩堂課的神奇課表,幸好時至期末,似乎可不用再適應這「課表時差」。

期末的課表,非常空但都是考試,每個考試只有一個小時。(後記:這是學期初的課表,後來氣膠影響根地轉流平衡搬到前兩個禮拜考,然而卻是前一個月才更動,沒有通知,要自己每天去看課表。)

期中課時的課表,非常滿,但是課程名稱跟上圖不盡相同,正是因為每個禮拜都在換課程。


Commentaires

Articles les plus consultés